1. 关系#
定义1.1.1 集合的笛卡尔乘积的子集就是一个关系。
1.1 空关系和全域关系#
R是i=1×nAi的子集,
- 若R=∅,则R为空关系。
- 若R=i=1×nAi,则R为全域关系。
1.2 关系相等#
定义1.2.1 如果R1是i=1×nAi的n元关系,R2是i=1×mBi的m元关系,称R1和R2相等除非:
- 集合R1=R2
- n=m
- Ai=Bi,∀i=1,2,3,⋯,n
即关系相等还需要笛卡尔乘积的扩集也完全相同。
2. 二元关系#
2.1 二元关系的组成部分#
关系是i=1×nAi的子集,若n=2,就是一个二元关系。
A×B上的子集R(R是一个二元关系)可以用中缀记法,若<x,y>∈R,可以记作:xRy
定义2.1.1 A是R的前域,B是R的陪域。
定义2.1.2 有集合{x∣∃y(<x,y>∈R)}称为R的定义域,集合{y∣∃x(<x,y>∈R)}称为R的值域。
由于关系R也是一个集合,可以进行集合运算,特别地,对于二元关系还有:
x(R1∪R2)y⇔xR1y∨xR2yx(R1∩R2)y⇔xR1y∧xR2yxR1y⇔xR1y定义2.1.3 A上的二元关系{<x,x>∣x∈A}称为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,记作IA或EA。单位阵
2.2 关系的特性:#
若R是集合A上的一个二元关系,即R是A×A的一个子集。
2.2.1 自反#
关系R具有自反特性,当且仅当:
∀x(x∈A→<x,x>∈R)对于所有元素x,xRx成立。
2.2.2 反自反#
关系R具有反自反特性,当且仅当:
∀x(x∈A→<x,x>∈/R)对于所有元素x,xRx成立。
2.2.3 对称#
关系R具有对称特性,当且仅当:
∀x∀y(<x,y>∈R→<y,x>∈R)对于所有元素x和y,如果xRy成立,那么yRx也要成立
2.2.4 反对称#
关系R具有对称特性,当且仅当:
∀x∀y(<x,y>∈R∧<y,x>∈R→x=y)对于所有元素x和y,如果xRy成立,那么xRy成立,除了x=y的情况!!
2.2.5 传递#
关系R具有传递特性,当且仅当:
∀x∀y∀z(<x,y>∈R∧<y,z>∈R→<x,z>∈R)有向回路的传递。
特殊的一些关系:
- 空关系: 反自反,对称,反对称,传递
- 空集A上的空关系: 自反,反自反,对称,反对称,传递 [空集A上只有空关系]
- 全域关系: 自反,对称,传递
- 等价关系: 自反,对称,反对称,传递
3. 关系的合成#
对一个从集合A到B的关系R1,一个从集合B到C的关系R2,定义关系的合成运算⋅:
R1⋅R2={<a,c>∣∃b(b∈B∧<a,b>∈R1∧<b,c>∈R2} (R1R2)R3⋆R1(R2∪R3)⋆(R1∪R2)R3R1(R2∩R3)(R1∩R2)R3=R1(R2R3)有结合律=R1R2∪R1R3=R1R3∪R1R2合成在∪有分配律⊆R1R2∩R1R3⊆R1R3∩R2R33.1 关系的幂#
设R是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。
R0=I={<x,x>∣x∈A} Rn+m=Rn⋅Rm定理3.1.1 如果集合A是有限集合,且∣A∣=n,则A上的关系最多只有2n2种。故能保证∃i∃j(Ri=Rj),0≤i<j≤2n2(2n2种)
定理3.1.2 如果∃i∃j(Ri=Rj),i<j,则:
- Ri+k=Rj+k
- R(j−i)∗k+l=Rl,l≥i
- Rn∈{R0,R1,⋯,Rj−1},(因为i以后的幂次都会以(j-i)一个循环。)
3.2 关系的合成和矩阵的关系#
两个关系R1和R2若对应布尔矩阵M1和M2,则R1⋅R2对应M1⋅M2,其中矩阵的⋅变为逻辑乘。
3.3 关系的逆#
定义3.3.1 关系R的逆为:{<y,x>∣<x,y>∈R},关系R若对应布尔矩阵M,则R的逆R就对应MT。
若有关系R1和R2。
R1R2R1∪R2R1∩R2R1−R2R1⊆R2=R2R1=R1∪R2=R1∩R2=R1−R2⇔R1⊆R23. 关系的闭包#
原始定义: 一个关系R的[自反∣对称∣传递]闭包也是一个关系R′,并且它满足:
- R⊆R′
- R′是[自反∣对称∣传递]的
- 如果有一关系R′′,他也是[自反∣对称∣传递]的,并且有R⊆R′′,则一定有R′⊆R′′(闭包一定是最小的)。
3.1 自反闭包r(R)#
定义3.1.1 一个关系R的自反闭包r(R)=R′=R∪E,其中E是全等关系。
定理3.1.1 一个关系R是自反的当且仅当R=r(R)
3.2 对称闭包s(R)#
定义3.2.1 一个关系R的对称闭包s(R)=R′=R∪R。其中R是R的逆关系。
定理3.2.1 一个关系R是对称的当且仅当R=s(R)
3.3 传递闭包t(R)#
定义3.3.1 一个关系R的传递闭包是t(R)=R′=i=1∪∞Ri=R1∪R2∪R3∪⋯
定理3.3.1 一个关系R是传递的当且仅当R=t(R)。
定理3.3.2 如果R是有限集合A上的关系,且∣A∣=n,则t(R)=i=1∪∞Ri=i=1∪nRi,即只需要前n个幂集即可。(有向图上长度为n+k的路径一定能找到一个长度为k′<n的路径起点和终点(删去重复兜圈子的部分)都和该路径一样。)
一般用R+表示t(R),而用R∗表示rt(R)和tr(R)。
注意:
- 如果R是自反的,则s(R)和t(R)也都自反
- 如果R是对称的,则r(R)和t(R)也都自反
- 如果R是传递的,r(R)是传递的,但是s(R)不一定。
注意以下性质:
sr(R)tr(R)st(R)=rs(R)=rt(R) [(R∪E)n=E∪(i=1∪nRi)]⊆ts(R)4. 次序关系#
4.1 偏序#
定义4.1.1 偏序关系是一种自反、反对称、传递的二元关系(≤)。
可以证明,如果R是一个偏序关系,则R也是一个偏序关系。他们互为对偶。≤的对偶是≥。整除的对偶是倍数关系。
哈斯(Hasse)图上只画出能够使得tr(R′)=R的最小R′,不画自反边,也不画可以通过传递得到的边。
设R是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。
则通过Hasse图可以清楚的得到A的子集B的最大元、最小元(唯一、且在集合B中,不一定存在)。子集B的极大元、极小元(不一定唯一、在集合B中,非空集合B中一定存在)。子集B的上界、下界(一般都是一个集合,不一定在集合B中,也不一定存在)。子集B的最小上界(lub)、最大下界(glb)(唯一、不一定在集合B中,也不一定存在)。
如果集合B有最大(小)元x,则x也一定为集合B的极大(小)元、最小上界(最大下界)。
给一个偏序集合确定次序的方法是拓扑排序,这个过程就是给Hasse图拓扑排序。
4.2 拟序#
定义4.2.1 拟序关系是一种**反自反、传递、(反对称)**的二元关系(<,⊊),注意:反自反和传递蕴含着反对称。
能证明拟序R′和偏序R的关系是:
- R′ = R - E
- R=r(R′)
因此拟序也常用哈斯(Hasse)图表达。
4.3 线序#
定义4.3.1 线序的定义基于偏序。若集合A上有偏序R,且A中每一对元素x和y都可以比较,则该偏序就为一个线序(全序)。[Hasse图就是一条线/链]
由于可以用Topological Sort对偏序关系R确定次序,因此可以用这种方式由一个偏序关系R诱导出一个线序关系。并且这样诱导出的线序关系保持了原来的偏序关系。
4.4 良序#
定义4.4.1 良序的定义基于线序。若集合A上由线序R,且对于任意A的非空子集B都有最小元,则该线序是一个良序。
定理4.4.1 有限集合A上的线序都是良序。
如果有一集合A上的线序/良序R,另一集合B和一函数(单射?)f:B→A,则根据这个线序/良序R可以诱导出一个B上的线序/良序R′: 若f(x)Rf(y)→xR′y。
比如{N,≤}和集合I,函数f:
f:I→Nf(i)={2∗∣i∣−12∗∣i∣i<0i≥0
以及字典序和标准序。
定义4.4.2 字典序定义在符号串(符号表为Σ)上的一个线序:
若串x和串y满足以下条件之一:
- 串x是y的前缀
- x=zau,y=zbv,z是x和y的最长公共前缀,a和b是第一个x和y不一样的字符,且a≤b
则串x≤串y。
定义4.4.3 标准序定义在符号串(符号表为Σ)上的一个良序:
若串x和串y满足以下条件之一:
- 若∣x∣<∣y∣
- 若∣x∣=∣y∣,但在字典序上x≤y。
则串x≤串y。
若Σ={a,b,c},请仔细思考:
串 | 字典序上的后继 | 标准序上的后继 | 字典序上的前驱 | 标准序上的前驱 |
---|
xa | xaa | xb | x | yc,其中y是x的前驱 |
xb | xba | xc | xaccc⋯不存在) | xa |
xc | xca | ya,其中y是x的后继 | xbccc⋯(不存在) | xb |
只需要在标准序上定义ε的后继是a,就像是一条有开始的链一样,全部串联在一起,因此是一个良序[任何集合一定有最小元]。
然而字典序却并非如此,xb前面根本没有在一起。[考虑集合{b,ab,aab,aaab,aaa⋯ab}就没有最小元。]因而只是线序而不是良序!
5. 等价关系#
定义5.1.1 等价关系是自反、对称、传递的二元关系。
等价关系R对应的有向图G的每一个子图都是完全图。
空集∅上的二元关系R是等价关系。整数域I上的模k同余也是等价关系。
5.1 等价类#
定义5.1.2 定义关系R关于元素a的等价类集合是:
[a]R={x∣xRa}可以把元素a叫做等价类[a]的表示元素。
定义5.1.3 关系R的不同等价类的个数叫做关系R的秩。如果R的不同等价类个数是有限的,那秩就是有限的,否则就是无限的。
定理5.1.1 集合A上有等价关系R,aRb⇔[a]R=[b]R。
并且对于每一对A上的元素a和b,对于他们等价类的关系只有两种可能:
- [a]R=[b]R
- [a]R∩[b]R=∅
不同等价类不相交。
定理5.1.2 若在集合A上有等价关系R1和R2,R1=R2⇔R1诱导的等价类集合=R2诱导的等价类集合。
普通二元关系R也可以诱导出一个等价关系R′=tsr(R)。
能证明R′是最小的包含R的等价关系。
5.2 覆盖#
定义5.2.1 给定非空集合A和非空集合族{A1,A2,A3,⋯,An},如果i=1∪nAi=A,则称集合族{A1,A2,A3,⋯,An}是集合A的覆盖。
若A上有等价关系R能构造这样一个集合族:
{[a]R∣a∈A}是集合A的一个覆盖。
5.3 划分#
5.3.1 划分π与等价关系R#
定义5.3.1 给定非空集合A和非空集合族{A1,A2,A3,⋯,An},如果:
- {A1,A2,A3,⋯,An}是集合A的划分
- 对于任意的1≤i≤j≤n,要么Ai∩Aj=∅,要么Ai=Aj。
则称集合族{A1,A2,A3,⋯,An}是集合A的划分。
显然集合A上的等价划分R可以诱导出一个A的一个划分,即R的等价类集合。
定义5.3.2 设非空集合A上有等价关系R,定义R的等价类集合{[a]R∣a∈A}为一个商集A/R。也叫A模R。
定理5.3.1 A上等价关系R1和R2相等当且仅当A/R1=A/R2。
定理5.3.2 A上等价关系R可以诱导出一个划分π,相反的A上的一个划分π′也可以诱导出一个等价关系R′。
由一个A上集合划分π诱导出等价关系R的方式是:
R={<x,y>∣∃B(B∈π∧x∈B∧y∈B)}=B∈π∪(B×B)这说明非空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和划分其实是等价的。
注意: 在空集∅上可以定义等价关系,却不能定义划分
5.3.2 划分的积#
定义5.3.3 如果有非空集合A上的划分π1,π2,如果π1的每一块都在π2的某一块中,则称π1细分π2。如果π1=π2,则称π1真细分π2。
设集合F是非空集合A上划分的族,细分是是集合F上的偏序关系。
定理5.3.3 如果非空集合A上有划分π1和π2,对应有等价关系R1和等价关系R2,则有永真恒等式: π1划分π2⇔R1⊆R2。
划分π的大小用秩来定义(π含有的不同集合个数)。等价关系R的大小用含有的序偶个数来定义。
定义5.3.4 定义划分π1和划分π2的积π=π1⋅π2为这样一个划分:
- π细分π1,π细分π2。
- 若有一划分π′也细分π1和π2,则π′细分π。(π是秩最小的划分)
也是细分关系的最大下界。
定理5.3.4 若划分π1对应等价关系R1,而划分π2对应等价关系R2,则**π1⋅π2对应等价关系R1∩R2**。反过来由等价关系R1∩R2也能得到对应的划分是π1⋅π2。
定理5.3.5 划分π1和π2的积π是唯一的。
5.3.3 划分的和#
定义5.3.5 定义划分π1和划分π2的和π=π1+π2为这样一个划分:
- π1细分π,π2细分π。
- 如果有一划分π′也都细分π1和π2,则π细分π′(π是秩最大的被π1和π2细分的划分)
π也是细分二元关系里的最小上界。
定理5.3.6 π=π1+π2对应等价关系R=t(R1∪R2)=(R1∪R2)+[(R1∪R2)的传递闭包]
定理5.3.7 划分π1和π2的和也是唯一的。